以“中國”命名的車企,一共有幾個?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直接回答只有一個——成立于一五計劃時期的中國一汽。但細究起來,自主品牌民營車企“賽力斯”也算一個。
古希臘語中,“賽力斯”(SERES)的意思是絲綢之國——中國的意思。這也成了賽力斯品牌的命名的由來。很多人初次聽到賽力斯這個名字,可能因它的“不洋不土”而莫名其妙,了解之后才發現,這個音譯而來的名字,其實大有深意。
圖片來源:賽力斯官網
但更多人完全不關注賽力斯,它旗下與華為合作的品牌“問界”所發出的光芒,幾乎完全掩蓋了這家來自重慶、有著二十年造車經驗的民營車企本身。
2025年4月底,賽力斯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其實,賽力斯在2016年已經是A股上市公司了,只不過當時上市的名字還不叫賽力斯,而是知名度更高的“小康股份”,直到2022年才改名為賽力斯。
從重慶農村一家不起眼的彈簧廠,到和東風汽車合作、問鼎“中國微車三巨頭”的東風小康,再到憑借問界M9一款車型,穩穩占據自主品牌高端銷量榜第一的賽力斯,這家重慶民營企業,似乎一直都能精準迎上時代的風口,以小搏大成功“逆襲”。
在香港二次上市之后,賽力斯會迎來一個新的起點嗎?
賽力斯,“起號”最快的自主品牌
從生產拉貨小面包車的“東風小康”,到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賽力斯只用了四年時間,就來到了全國乃至世界汽車市場的C位。單純從增長速度來看,也許只有一些創業早期的互聯網公司能和賽力斯在營收增速這塊相提并論了。
只看剛剛過去的2024年,賽力斯的營收增速達到了驚人的305%,營收超1400億、盈利59.46億,實現利潤轉正。
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推出AITO問界品牌,并發布問界第一款車問界M5,是在2021年。
問界M5剛剛上市時,銷量并不突出,后來的問界M7也是如此。真正讓問界成為爆款品牌的,是2023年上市的新問界M7,在上市的第一個月,銷量即突破6萬臺。到2025年4月,問界M7累計交付數量突破了30萬臺。
如果說問界M7是中端SUV市場不可繞過的一款車,那么2024年上市的問界M9,則用實際銷量——上市13個月,累計交付18萬臺,真正讓國產新勢力在50萬+級別的豪華市場站穩腳跟,這是此前所有中高端汽車品牌都沒有做到的事。
問界M9 圖源鴻蒙智行小紅書賬號
相比問界M7,問界M9貴了1倍。把一款均價50萬的新能源汽車賣到月銷量過萬臺,縱觀世界范圍內的汽車品牌,也只有問界一家。至于問界M9的巨大成功,有人將其歸功于精準拿捏高端人群的產品定義,也有人認為是華為賦予的智能化靈魂,但最重要的一點,在刺猬公社看來,還是因為它用比豪華品牌低得多的價格,給出了越級的駕乘體驗。
問界的銷量也因此逐年暴漲,特別是在2024年迎來了大爆發。賽力斯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的銷量分別為7.5萬臺、9.4萬臺,而在2024年的銷量達到了38.7萬臺。
讓問界年銷量從0到將近40萬,賽力斯只用了短短4年。在此之前,賽力斯的主要車型是SF系列的SF5、SF7,雖然也有華為智選的助力,但月銷不過千輛規模。
而在10年前,賽力斯的前身東風小康,是一家面向下沉市場,主要生產面包車、小貨車的公司。
賽力斯“進化”的速度,一是體現在銷量和營收規模上,二是體現在品牌的高端化上。這種程度的“狂飆”,也是近幾年自主品牌整體的縮影。以“絲國”為名的賽力斯,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車企之一。
“低調”的張興海
與賽力斯的狂飆突進不同,賽力斯的創始人張興海走的是極其低調的路線,在幾乎每個老板都在發力個人IP的時代,張興海則鮮少露面。
張興海的對外發聲更是少之又少。被人廣泛記住的只有兩次,此前一次是2022年,他建議“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登上了熱搜第一;最近一次是在2024年底的第十三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暨展覽會,張興海略顯調侃地說,自己干了二十年汽車,還是第一次參加這么“高級”的會議。
這也從側面說明,從山城小廠到汽車舞臺的中央,張興海用了足足二十年。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在最近兩三年取得的,并且合作伙伴華為和余承東的光芒,相當程度上把賽力斯和張興海遮擋住了。在此之前,張興海足夠低調,人們對這家公司的關注也足夠少。
關于張興海的故事,就更少了。其中一個最廣為流傳的,是張興海在10年前花費百萬,買來一臺特斯拉Model S進行研究,“順便”成為重慶第一位特斯拉車主;為了更好地學習新能源技術,他還讓兒子張正萍去美國,收購了特斯拉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的電動公司InEVit。
除此之外,人們對張興海的了解幾乎是一片空白,不用和蔚小理米等新勢力創始人相比,就算對比李書福、魏建軍等“傳統”民營車企的創始人,張興海也顯得過于低調了。
在給外界留下的低調印象之下,張興海是一個喜歡冒險的登山愛好者。作家蜀水的散文《登峰者——張興海印象》記述了多年前他和張興海同爬峨眉山的場面,那時的張興海就走在前面,還不住地給作者加油打氣;后來,他們一同攀登到“岡仁波齊旁邊絕壁上的寺廟”“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張興海本人更是幾十次帶領團隊進入西藏,對公司產品進行高原測試。
登山探險,一度是很多企業家用來標榜自己“敢于挑戰極限”的人設標簽,比如王石、張朝陽等等。但無一例外,企業家的登山經歷,都成為他們商業人設的一部分。張興海極少提及這些,就像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一樣,主動隱入幕后,把光環讓給合作伙伴。
在造車之外,張興海和他的家族還經營著更多生意,有媒體形容道,“減震器、摩托車、微面皮卡和賽力斯、問界等新能源汽車,這只是張興海商業冰山浮于水上的部分”,有色金屬礦產、房地產、金融、租賃等行業,其家族都有涉及。
張正萍
更少有人知道的是,從小康到賽力斯,這家公司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雖然央企東風持有其21.68%的股權。張興海的兒子張正萍,早在2020年就已經接任賽力斯集團的董事長;和張興海一起創業的兄弟張興禮、張興明,各自持有小康集團四分之一的股權;張興海的侄子張正源,也是賽力斯集團的董事。
創始人的低調,也使得外界對于這家公司業務之外的消息不太關心,沉默成了最好的保護色。
“華為代工”,賽力斯不甘心
就在上個月——2025年4月,張興海從重慶出發,開著問界最新推出的車型問界M8,跑了一趟西藏,來測試這款車的綜合性能。
M8比M9便宜了10萬元,也被視作問界接下來繼續狂飆的希望。4月底,距離上市不到兩周,問界M8的大定就達到了6萬臺。
圍繞問界,持續產出新的爆款車,是過去幾年賽力斯內部已經反復驗證過的成功經驗。如何圍繞著問界這塊招牌把車賣好,是賽力斯最核心的課題。
帶著M9的成功經驗,問界在低了10萬的價位段,用越級的科技配置、更強的品牌力“拿捏”這個價位段的消費者。
但繼續復制2024年305%的高增長,對于之后的問界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想汽車、長安深藍等競爭對手,都在不斷拿出科技感更強、更年輕化,乃至價格更低的直接競品。
此外,華為也在與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合作,問界不再是消費者們體驗華為智駕和座艙的唯一選擇,鴻蒙智行品牌內部也會產生直接競爭。問界能否在其中繼續領跑,還要看之后的產品布局。
當前,賽力斯幾乎可以和問界畫等號。為什么要說幾乎呢——除了問界,賽力斯旗下還有自己的新能源品牌藍電,同樣搭載了華為Hicar智能座艙,價格也來到了10萬級。雖然在互聯網上“問界青春版”藍電沒有什么流量,但每月銷量仍能有數千臺的規模。
在問界風生水起之時,賽力斯仍然堅持做完全自主的藍電品牌,也能說明它的目標,絕不僅僅是“抱緊鴻蒙智行大腿”,避免在產品、技術、營銷上全方位依賴華為的托舉,不想只做“華為代工廠”。
這在賽力斯的招股書中也有所體現。有媒體統計稱,“499頁的招股書,僅有10次提到華為,且都不涉及賽力斯的業務!
藍電品牌的推出時間是2023年3月,那時的問界已經處于銷量大爆發的前夜。這足以說明,賽力斯也有“獨立”做品牌的考量。瞄準下沉市場的藍電,能否成為賽力斯的下一個爆款?這也將對賽力斯未來的銷量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招股書中,賽力斯提到,IPO所獲資金除了研發用途之外,還將用于出海、充電網絡和新渠道營銷等等。
雖然這已經是每個在香港融資的自主品牌車企固定“話術”,但依靠出海走出去獲得更高銷量,對于每個品牌來說也是必答題。
2025年4月的重慶經貿推介會上,賽力斯集團海外事業部總裁助理劉利穎表示,賽力斯整車已經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整車超55萬輛。在香港上市,對于進一步拓展塞力斯的海外知名度、提升品牌價值,也能起到一定助力。
尾聲
山城重慶,向來是一個常常在不聲不響之間,就冒出行業高端品牌的城市。
比如地產行業輝煌的時代,發源于重慶的龍湖地產,一度被稱為全國最頂尖的民營房企。雖然發軔于西南山城,卻依靠品質和服務,不斷積累起了良好的口碑。
賽力斯也是如此,依靠問界M9一款產品,就在短時間內拿下了被BBA甚至保時捷統治了二十年的五十萬級高端豪華市場,并且接下來的問界M8,大有復制M9的成功之勢。
時至今日,盡管地產行業遠不復往日輝煌,但龍湖至今依然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端地產品牌。當我們把時間線拉長,二十年后的賽力斯,還能站穩高端嗎?
本文來源:刺猬公社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IP推薦
換一換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馬斯克轉發阿維塔風阻測試視頻,引發爭議。博主稱實測0.28Cd高于官方0.21Cd,阿維塔回應不實。馬斯克質疑多款新能源車風阻成績,激起國際關注。雙方對峙,最新狀態顯示將進行公開風洞測試。背景是阿維塔銷量暴漲之時,面臨聲譽挑戰。敏感時刻下的輿論較量備受關注。
阿維塔 |馬斯克重慶民營車企賽力斯推出新能源汽車問界M8,價格比M9便宜10萬,銷量即將上市。賽力斯擬在香港二次上市,旨在擴大海外知名度。藍電品牌獨立發展,不僅抱緊華為大腿。張興海低調創業20年成功“逆襲”,登山探險更顯勇敢冒險精神。未來挑戰:持續領跑競爭對手、保持高端地位?
賽力斯 | 問界豐田章男稱生產純電動車會增加碳排放,引發爭議。日本電力結構主要依賴火力發電,使得純電車環保優勢不明顯。然而隨著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純電動的環保優勢將逐漸凸顯。豐田多元化能源戰略備受關注,認為“敵人是碳而非內燃機”,混動大法或長期存在活力。
豐田章男 | 碳排放天神之眼B智駕系統在暴雨測試中表現出色,穩定性強。雖有細節不足,但適用水平高。此次測試車型為騰勢N7,搭載雙激光雷達。未來將配備于比亞迪漢L和唐L等車型上。產品分級ABC,C款價格親民且體驗在線。詳情請關注差評報道。
智駕技術 | 天神之眼 B車主將阿維塔汽車告上法庭,要求賠償自動泊車事故損失。同濟大學專家表示,智能汽車的視覺感知系統在邊緣場景下容易出錯,導致泊車過程中發生刮擦碰撞。消費者需全程監管使用自動泊車功能,并留下證據以備起訴。市場上所有智能汽車只有“輔助泊車”功能,并非完全自動化。
自動泊車 |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