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秘密,都在電池里
手機背后這塊鋰電池,決定著它能陪你一起摸魚的時間,有著4000mAh,你覺得還是不夠用。
同樣的焦慮在新能源車主身上更是淋漓盡致。這是一種很常見的21700型電池,外觀很像五號電池,容量和你的手機差不多。4400塊這樣的電池拼在一起,就能拼出一輛新能源汽車電池,它們提供的電力夠你從北京到天津開兩個來回。
電池究竟是怎樣左右著新能源汽車的命運的?
為了能讓你開上電動車,電池已經解決了無數問題,最先解決的就是你最關心的續航問題。
但這一切并不簡單,當我們把整塊電池像洋蔥一樣層層剝開,可以窺見它復雜的結構。它被拆分成若干電池組,電池組又能拆分成電池包,每個電池包由幾十個電芯組成。
除了21700這樣圓柱型,常見的電芯還有方形和軟包型,但它們單個容量都不大。都2023年了,為什么電池廠商依然依賴單個小容量電池?
想得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并不是這么回事。這一切得從電池原理說起。市面上的電動車電池,無論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充放電都靠電極間鋰的嵌入/脫嵌反應。
用鋰做電池單位容量非常大,成本又低,但這反應有個致命問題,充放電電壓只有3.7V 左右。只能勉強驅動玩具車,面對動輒400V甚至800V的充電樁,一充就爆。
為了保障電壓安全,需要將電池兩兩串聯,串聯后電壓會增加一倍,只要串聯的電池夠多,電壓就不是問題。但串聯再多,每塊也只有四五千mAh,這就好比開閘泄洪,有再多的電池也很難細水長流。
將許多電池進行串并聯,才能完成為汽車供電的使命,例如用4塊3.7伏,4000mAh的鋰電池單體組成一個模組,兩兩串聯后再并聯,就能得到一個7.4伏,8000mAh的電池模組。
可以看出,為了解決你關心的續航問題,一輛電動車的電池,實際上就是一片無數電池組成的密林。它放大電池的性能,也讓一個電池的小問題變成了無數電池的問題。所以,每個電池包還需要配備BMS電池管理系統。
它記錄著每塊電芯的數據:電壓、電流、溫度,從而控制電池的充放電過程,保護電池,延長壽命,防止發熱、衰減、失效甚至爆炸的發生。
有了成熟聽話的電池,電動汽車的各項功能才能開展:智能駕駛、電氣架構、互聯網系統……
電池與電控的布局之下,電動汽車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個優秀的布局能左右電動汽車的一切,例如東風量子架構。
說到這里,你一定會有一個疑問,什么是架構?為什么有實力的廠商都在不遺余力地研發架構?
簡單地理解,架構就像修建摩天大廈的地基,廠商布局好了包含電池與電控模塊在內的一整套系統。想要設計一輛新車,只要用搭積木的方法,就能得到具備同樣電動性能的汽車:無論小型、中型、大型、純電、增程、插電動力、前驅、后驅和四驅都不在話下。
架構決定了汽車的性能,東風量子架構的核心,是行業首創的高性能十合一電驅動系統,它的性能究竟如何?從東風風神全新主流電動系列品牌——eπ的首款概念車eπ2023中可以窺見一斑。
它的續航達到了1200公里以上,解決了絕大多數用戶的里程焦慮,至于充電速度?完全不用擔心,它支持全域4.5C的800V超級快充,實現了充電五分鐘,續航300公里,比你的手機還貼心。
這還沒有提到它包羅萬象的「量子」實力——中央集中式的SOA電子電氣架構。
電氣架構是汽車里的電開關,汽車的各項功能如照明系統、儀表盤、大燈或是ABS、懸架調節,每個功能都要配套一個開關,在過去,這些開關集中被若干個管理單元ECU控制。
隨著功能變多,一個ECU管好幾個功能難免手忙腳亂,有時不同功能之間還會相互沖突影響,而SOA架構,只把車子分成若干個基本的「域」,而所有的功能都賦予獨立的控制器。
每個功能都能獨立靈活安排,它也讓用戶有了高度自由的探索空間,可以與用戶一起建立開發者平臺,隨時定義用車場景。從而把成千上萬用車場景串聯成完整生態鏈條。
現在,你已經可以在全新的量子架構下孕育出的東風風神全新主流電動品牌eπ中,感受極簡、隨心的全方位駕駛體驗。
對于東風而言,解決一個小小的電池問題,只是他們所面對更廣闊未來的一部分。
量子架構的目標,則是一個為用戶更深層次需求提供的不斷進化的全新生態。
隨著「量子架構」完成全系列產品布局,我們可以這么說:無論未來何時到來,我們僅需稍作等待。
文章來源:答案如下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