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又雙叒叕打破了紀錄。
近日,中國乘用車11月銷量排名公布,比亞迪11月銷量達到506,804輛,排名第一。這已經是比亞迪第二次月銷量突破50w大關,再次打破月銷量記錄。
不僅銷量高,比亞迪還不斷地創造著“加速度”,縱觀整個比亞迪汽車發展史:從第1輛新能源汽車到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用了15年;而從第500萬輛到第1000萬輛,比亞迪只花了15個月。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營收2011.25億元,不僅創造了自己單季度營收新高,而且首次超越特斯拉,創造又一歷史性時刻。
這一個個硬核成績單背后,源于比亞迪不計成本的研發投入和固若磐石的長期主義。因而,比亞迪才能在新能源上半場實現斷崖式領先。
有網友可能要問,比亞迪能夠取得這么優秀成績背后到底有什么秘訣?
花的比賺的多
成功沒有捷徑,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力投入研發,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2024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研發投入已經累計達到了333.2億元,同比增長了33.6%。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已經投入超過了1600億元。
單看這些數據可能沒有感覺,做個對比,有網友統計單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在5300家A股上市公司中,比亞迪的研發投入位居第一。
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過去13年里,比亞迪投入的費用都高于凈利潤,有時候甚至比凈利潤高出好幾倍,“花的比賺的多”成為比亞迪的日常。
即使如此,比亞迪也沒有因此減少研發方面的投入,稱將在人工智能等領域投資100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研發之王”。
據了解,目前比亞迪申請的專利總數已經超過4.8萬項,而擁有的技術研發人員更是超過11萬名,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
對于技術創新的堅持是比亞迪自上而下的長期主義。董事長王傳福就曾多次強調“技術為王,創新為本”,以研發為企業的立身之本,以研發人員為企業核心。
今年是比亞迪創立30周年,在其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上,王傳福用了“敢想、敢干、敢堅持”的工程師精神來詮釋比亞迪能夠在短短30年,從一家電池廠商如何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車企。
毋庸置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是一騎絕塵的。
直線狂飆
正是因為巨額的投入反哺出來比亞迪一系列技術創新。比亞迪在三電系統方面的研發成果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如刀片電池、e平臺3.0、第五代DM混動技術、易四方等領先可靠的技術,更有比亞迪秦PLUS、漢、騰勢D9、仰望U9等數十款具有強勁競爭力的產品。
這些技術不僅為比亞迪的產品帶來強勁的競爭力,更是為智能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傳福曾經提到,做真正的智能汽車就像是蓋房子一樣,需要有堅實的基礎,否則就是蓋危房。而智能汽車的“地基”就是電動化,所以比亞迪把三電系統放在研發首要地位,等三電系統這個基礎扎實了,才有底氣談智能化。
其實,在智能化方面,比亞迪早已進行默默布局。
據比亞迪楊冬生8月透露,比亞迪智駕團隊從三年前就開始進行積累了,目前已經擴張至4000人,六七百人做規控硬件,一千人左右做軟件算法,其他做工程化和測試。
比亞迪的智駕團隊擁有規模,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可見比亞迪在智能化研發中的決心。
一向強調“技術為王”的比亞迪,在智能化時代也提出了區別于其他車企的“整車智能”的概念。
王傳福曾定調“只有實現整車智能,才能真正稱得上是智能化。”
何為整車智能?真正的智能駕駛,應該是基于車輛與環境的全面感知與理解,通過智能化的決策與控制,實現車輛的安全、高效、舒適行駛。
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整車智能,楊冬生曾在與媒體交流中舉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爆胎控制。比亞迪會根據爆胎的情況判斷車身的姿態,通過整車控制器,控制輪速、懸架等。
“比亞迪真正是端到端,從輪胎的端感應,到大腦的反應和策略,再下到輪胎的控制。別人的端是感知到規控得到的,我是從執行器到執行器得到的。”楊冬生如此總結道。
因此,比亞迪重金1600億元打造了璇璣架構、天神之眼等技術。王傳福還宣布將投入1000億元,長期、全方位布局智能化駕駛領域。
據悉,高階智駕“天神之眼”已在騰勢、仰望及王朝、海洋等多品牌、車系的車型上實現搭載,騰勢Z9GT已具備BAS 3.0+類人類駕駛輔助,采用端到端模型架構,實現全國無圖高快領航、自動泊車、AEB等智駕技術。
目前,比亞迪L2級智能駕駛搭載量位居中國第一,同時還成為全國首個獲得L3級測試牌照的汽車企業。
“因為我們有整車能力,電機、轉向、制動、驅動、懸架都可以自研,這是其他企業沒有的。我們可以系統化來規劃、控制,當電機、輪胎、懸架等控制被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后,它就超越人類了。”楊冬生認為。
當然,在智能化技術路線選擇上,比亞迪并不是“閉關鎖國”的姿態,而是采取了更加開放合作的態度,與華為強強聯合,共同合作開發了全球首個硬派專屬智能駕駛方案,并且落地在了方程豹豹8車型上。
結語:
智能化的下半場,開場即決賽,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在天時(銷量領先優勢)、地利(技術優勢)、人和(人才)的優勢上,比亞迪要做的就是繼續堅持做對的事情,做長遠的事情。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IP推薦
換一換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比亞迪推出新能源車型漢L和唐L,搭載超級e平臺和天神之眼B高階智駕系統。漢L創下多項全球第一,充電速度超過特斯拉V4超充樁;唐L性能突出,破百加速僅需3.9秒。兩款車均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并提供豪華配置。比亞迪將面臨來自BBA以及新勢力品牌的激烈競爭,挑戰依然存在。
比亞迪 | 漢L"美國新造車公司Nikola即將面臨破產,被稱為卡車界的特斯拉。根據華爾街日報,Nikola正在討論多個戰略轉型方案,包括出售核心資產、全面重組或申請破產保護。原因是公司資金緊張,股價已跌至54周以來最低水平。自2020年上市以來,Nikola的股價縮水99%以上。
Nikola | 破產比亞迪距離超越華為還有多遠?根據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差距,華為與比亞迪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盡管華為在重回巔峰,但比亞迪正在崛起成為電車之王。兩家公司在研發投入、凈利潤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都注重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此外,比亞迪正推出智駕天神之眼,并計劃在2025年發布21款智駕車型。
比亞迪 | 華為2025年,國產汽車迎來標志性節點,仰望U9、尊界S800和蔚來ET9備受矚目。它們的懸掛系統具備顛覆性優勢,有的展現出卓越的越障能力,有的凌波微步般平穩,還有車型能載著香檳塔通過減速帶。本文詳細解析了這三家車企的懸掛技術特點,并分享了試駕蔚來ET9的真實體驗。
懸掛系統 | 主動懸架技術車企起名梗引發討論:新車配置名稱越來越難記,數量多且叫法不一。這種方式是否過頭?配置名變得更復雜、硬核,難以理解和記憶。油車時代的命名邏輯相對克制,時間的威力幫助人們記住品牌標簽。電車時代迭代速度快,給每個設計或技術都起新名字導致消費者無法消化和記憶,并干擾之前的叫法。
配置命名 | 技術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