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車企被陷入討債風波。12 月 11 日,極越汽車被傳拖欠供應商款項 36 萬元引發了輿論,不僅如此,極越近期還被傳出將大規模裁員,比例高達 40%。
從年初的高合暴雷,再到合創、愛馳、哪吒、極越等新勢力車企傳出危險信號,裁員、降薪、停產成為 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的切面之一。
新勢力車企接連陷入經營困境的背后,其實是行業競爭加劇的市場結果,隨著淘汰窗口期收窄,車企們都在爭取留在牌桌的最后實際。自救,成為新造車企業突圍的關鍵。
行業進入淘汰倒計時
2024 年再度刷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多數主機廠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從直觀的數據來看,2024 年1-9月,中國汽車行業的總收入為73593億元,同比增長3%,但行業利潤率僅為 4.6%,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 6.1% 的平均水平,并創近 10 年新低。
體現到車企經營層面,無論是以 BBA 為代表的傳統豪華品牌,還是自主車企、新勢力等,都難以避免受到行業浪潮的沖擊。
今年前三季度,奔馳、寶馬同比下滑了 31.4%、35.8%,奧迪營業利潤同比下降了 54.57%。中國市場表現也有所下滑,國內銷量分別下滑 10.2%、13.1%、8.6%。
國內自主品牌和新勢力車企同樣壓力不小。截至11 月,僅有比亞迪、零跑、小米率先達成年度銷量目標,其它車企無不在目標線外徘徊。
“增收不增利”幾乎是多數車企業績報告的寫照,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疊加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汽車行業利潤被稀釋,車企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常規燃油車型平均降價幅度達到 11%,純電動車型降價幅度高達15%。
財務壓力直接導向經營層面,車企們收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而部分根基不穩的新勢力車企甚至出現了生存危機。
大眾汽車集團計劃關閉位于德國三家工廠并裁員數萬人,這是該公司 87 年歷史中最激進的重組舉措。據官方透露,與疫情前相比,大眾在歐洲的年銷量減少了50萬輛,大約相當于兩座工廠的產量,從而導致業務重組。
同樣在 11 月,福特宣布將在2027年之前于歐洲再裁員14%,涉及約4000名員工,包括英國的800個工作崗位和德國科隆工廠近3000個崗位。
“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資格賽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已經來臨,兩三年后只有少數優秀企業能生存下來。”蔚來創始人李斌曾下如此判斷。另外,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曾表示:“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賽的第一年。堅信未來的三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會進入淘汰賽階段。”
年初高合爆雷,年中合創汽車大裁員,年末哪吒、極越被曝拖欠賬款、裁員等消息,都并非偶然事件。
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淘汰倒計時已是行業共識,在新一輪的洗牌中,下一家倒下的又會是誰?
爭取留在牌桌的機會
在懸崖邊緣的車企都在自救,沒有人愿意下牌桌。
在停工停產之后,高合汽車的高管一度在直播平臺上進行帶貨尋求脫困,但并未起效。而后高合汽車母公司進入預重整環節,積極尋求戰略投資人,但現實卻遠比預期更為嚴峻。
愛馳汽車則是找到了救命稻草。11月22日,美國SPAC公司哈德遜收購(Hudson Acquisition)發布公告,稱將與愛馳歐洲公司簽署合并協議,雙方成立名為EUROEV的新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哪吒、極越同樣在求生邊緣。就在上周(12月6日),哪吒汽車直接換掉 CEO 張勇,由董事長方運舟主導經營,在方運舟發布的全員信中,宣布將實施六大改革舉措,將海外市場作為重點發力方向。
在輿論風波下,夏一平同樣發布全員信,提出四項整改舉措——
1、堅持核心技術的長期投入以保持領先優勢;
2、加強銷售和服務能力建設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3、合并職能重復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
4、削減短期內無法提升財務表現的項目。
極越的“自救舉措”更像是面上功夫,對于極越的未來發展規劃、核心的銷量問題,以及熱議的裁員、拖欠賬款等問題均無回應。
“下一步該怎么走”是極越汽車亟需直面的問題,夏一平沒有給出答案,但已有網友教夏一平當CEO,提出極越整合進吉利的可能性。
這并非空穴來風。透視極越汽車的股權架構,極越的最大控股方為浙江吉利產投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 65%,擁有更多決策權和控制權。
與此同時,吉利的整合行動還在繼續。自9月20日吉利發布《臺州宣言》以來,吉利全面進入戰略轉型階段,開始強調“聚焦整合”,先是推動幾何品牌并入銀河系列,而后宣布領克并入極氪。
在聚焦整合的過程中,極越被徹底整合進吉利體系也在情理之中。對極越來說,這或許也是最佳出路。
從拖欠賬款可以看出,極越的資金壓力并不小,如果參與到吉利內部整合中,其在資源及資金方面或可得到保障,能夠在短期內止血。同時,借由吉利成熟的制造體系,疊加極越積累的智能化優勢,其不是沒有再出牌的機會。
新能源汽車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激戰時刻,任何一家車企的倒下、出局都不讓人意外。隨著淘汰賽時間窗口逐漸收緊,晉級的名額已經不多。在這場全行業的淘汰賽中,沒有玩家擁有直通卡,但即便是掙扎求生,只要在能夠留在牌桌上,就能有一線生機。
本文來源:虎嗅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IP推薦
換一換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比亞迪推出新能源車型漢L和唐L,搭載超級e平臺和天神之眼B高階智駕系統。漢L創下多項全球第一,充電速度超過特斯拉V4超充樁;唐L性能突出,破百加速僅需3.9秒。兩款車均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并提供豪華配置。比亞迪將面臨來自BBA以及新勢力品牌的激烈競爭,挑戰依然存在。
比亞迪 | 漢L"美國新造車公司Nikola即將面臨破產,被稱為卡車界的特斯拉。根據華爾街日報,Nikola正在討論多個戰略轉型方案,包括出售核心資產、全面重組或申請破產保護。原因是公司資金緊張,股價已跌至54周以來最低水平。自2020年上市以來,Nikola的股價縮水99%以上。
Nikola | 破產比亞迪距離超越華為還有多遠?根據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差距,華為與比亞迪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盡管華為在重回巔峰,但比亞迪正在崛起成為電車之王。兩家公司在研發投入、凈利潤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都注重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此外,比亞迪正推出智駕天神之眼,并計劃在2025年發布21款智駕車型。
比亞迪 | 華為2025年,國產汽車迎來標志性節點,仰望U9、尊界S800和蔚來ET9備受矚目。它們的懸掛系統具備顛覆性優勢,有的展現出卓越的越障能力,有的凌波微步般平穩,還有車型能載著香檳塔通過減速帶。本文詳細解析了這三家車企的懸掛技術特點,并分享了試駕蔚來ET9的真實體驗。
懸掛系統 | 主動懸架技術車企起名梗引發討論:新車配置名稱越來越難記,數量多且叫法不一。這種方式是否過頭?配置名變得更復雜、硬核,難以理解和記憶。油車時代的命名邏輯相對克制,時間的威力幫助人們記住品牌標簽。電車時代迭代速度快,給每個設計或技術都起新名字導致消費者無法消化和記憶,并干擾之前的叫法。
配置命名 | 技術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