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拍大合照,大概已經成了特斯拉的傳統了。
4680 電池裝車的時候,他們在德國拍了一張;馬斯克來中國的時候,他們在上海拍了一張;
前幾天,他們又在德州超級工廠拍了一張。只不過這次照片里的主角不是馬斯克,而是這臺被圍在中間的車。
按特斯拉的說法,這是他們造出的 “ 第一臺 ” Cybertruck 。周圍的員工們,雖然臉有點看不清,但能感覺到也是一頂一的開心。
看到這張照片,我的第一反應是:新車下線而已,不至于這么激動吧。
但仔細想想,對于特斯拉來說, Cybertruck 也的確不是一臺普通的新車。
2019 年發布的它,其實按計劃 2021 年就能交付。
到今天,已經跳票了兩年。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它就有點像同為 Cyber 家族的《 賽博朋克 2077 》。跳了這么多次票終于憋出來了,波蘭蠢驢開心,玩家們更開心,可不得搞的隆重點。
至于為啥大家都這么期待這臺車,還是因為它實在是過于逆天。
時間回到 2019 年,在當時洛杉磯的一個活動上,馬斯克第一次給大家介紹了 Cybertruck 。短短 20 分鐘的發布會,給當時年紀還小的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不是因為這玩意能裝三個電機,牽引力比純電的福特 F150 還猛、加速比保時捷 911 還快;也不是因為馬斯克為了展示 Cybertruck 很堅固,當場就讓人拿著錘子對車哐哐一頓掄。
而是這個和我小學繪畫水平,旗鼓相當的設計風格。
渾身沒有一根曲線,所有覆蓋件都是簡單的硬轉折、硬連接。說好聽點叫極簡風、科技范,說難聽點,極品飛車 1 的建模都比這玩意精細。你就是把一塊油泥隨便往地上一丟,出來的形狀都比這玩意有美感。
要是脖子哥當年的畢設是這個畫風,現在估計還在復讀。
可偏偏就是這個抽象的玩意,還有著當時特斯拉最強的技術。要性能有性能,要自動駕駛有自動駕駛。最主要的是,價格還不貴。預計 4 萬刀的起售價,也就只有 Model X 的一半。
或許就是這種巨大的反差感,讓大家更加好奇開 Cybertruck 上路,會是一件多么拉風的事情。
所以發布會才剛開幾個月,特斯拉就收到了60 萬個Cybertruck 訂單。而馬斯克也拍著胸脯保證,2021 年就能讓大伙開上新車。
現在回過頭去看,多少有點大餅的香味。
很多人會說,是全球的口罩環境拖慢了這臺皮卡下線的速度。但是在我看來, Cybertruck 的難產,更多還是因為特斯拉自己。
大伙可能不知道的是,這臺皮卡的質量之差,甚至連特斯拉內部都快看不下去了。
今年 5 月份,一個在特斯拉德國工廠的員工,向《 商報 》爆料了一份特斯拉內部的工程報告,里頭表示其實在2022 年的時候,特斯拉就已經搞出了 Cybertruck 的量產試制車 alpha 。
然而在經過測試以后他們發現,這臺車在轉向、懸架、剎車、自動駕駛甚至是車輛的密封性上,都有很大的問題。
就比如, Cybertruck 上問題最大的就是剎車系統。
報告里寫道,直到去年 1 月份, Cybertruck 剎車踏板下方的壓力板,都還沒有設計完成。
所以這個 alpha 版的測試車不僅有著踏板行程過大、踩了不剎車的問題,還有剎車的時候車身俯仰角度過大、拐彎的時候剎車系統失靈的 bug 。
而本來特斯拉的工程師們的目標,是讓 Cybertruck 在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 SAE )那滿分 10 分的剎車測試里,拿個 7 分(一般)就湊合的。可最后實測的結果,卻只有4 分( 差 )。
所以,剎不住的特斯拉,其實說的是 Cybertruck ?
不過相比剎車不靈,我覺得更離譜的還是這臺看著非常硬派的車型,竟然有可能會漏水。
或者說正是因為這個非常抽象的造型, Cybertruck 才非常容易漏水。
報告里是這么說的,由于 Cybertruck 的車外采用了很多厚的一比的不銹鋼材料,不僅加工難度大,按特斯拉的傳統,想把外殼各部分之間的縫隙做齊,更是難上加難。
結果就是,負責制造和噴漆的工程師為了搞定 Cybertruck 的密封和靜音,腦殼都快想禿了。
最終,他們選擇了手工密封的方式,機器做不好就用手工唄。
然而在檢測 alpha 車型的時候,在車上的 “ 許多地方 ” ,檢測人員都沒有發現對應的密封措施。也就是說在 Cybertruck 上,有不少縫隙甚至都沒有密封好。
仔細一算, Cybertruck 上這種可能會導致噪音泄露的點位多達21 個。不僅會讓 Cybertruck 的車內隔音變得更差,更有可能在下大雨的時候導致車內進水。
emm.. 又是一個特斯拉的老傳統了。
還有很多別的問題就不展開說了,什么前輪過坑以后會變成外八字、后輪在急剎車的時候會變成內八字、轉向輸入延遲太大、車身剛度大幅低于預期什么的,也是一個比一個逆天。
再加上本來打算用在 Cybertruck 上的4680 電池,這幾年來也是一直難產,直到前一陣才小批量裝車。各方各面的阻力都特別大, Cybertruck 搞不出來也就非常合理了。
不過既然現在已經下線了,就說明特斯拉已經把上面這些問題做到了能夠過關的水平。
慢工出細活,也不是不行。
而且根據已經有的信息,比如下線地點是德國工廠、國內用戶可以交訂金、上海也沒見過 Cybertruck 的測試車,基本可以確定這玩意會以進口的方式進入國內。價格參考 Model X ,最終應該會落在40 - 50 萬。
這么一想,用這個價格能買到一臺回頭率拉滿且性能配置都爆表的車型,好像還挺香?
可我的建議是,這車還是看看就好。
買,真不建議。
因為就算上面那些 bug 全被修復了, Cybertruck 也還有著一些肉眼可見的短板。
就比如,這臺車的電耗一定不低,補能大概率會是個需要頭疼的問題。
原因主要有這么幾個,一是 Cybertruck 寬大的皮卡結構就決定了它的后斗里會有巨大的渦流,也就會導致車身前后的壓力差變大從而增加風阻。所以只要這車一開快,續航指定會蹭蹭往下掉。
還有就是 Cybertruck 車身上采用了大量的不銹鋼材料,厚度甚至還是一般鋼板的三倍,相比鋁材會大幅增加車重。同時,更寬的車胎( 315 胎寬且類似越野輪胎 )也會帶來更大的滾動阻力。
這些,都對續航不是很友好。
其實當年的發布會上,馬斯克其實就說過雙電機版本的 Cybertruck ,紙面續航就只有 300 英里,折算一下就只有不到 500 公里。再加上 4680 電池的性能也沒有達到預期,量產版本的實際表現,肯定還得再打打折。
再就是這臺車的安全性,也得畫一個大問號。
一般來說,一臺車的被動安全設計,需要考慮在撞車的時候乘員艙盡可能不變形。
所以,成熟的籠式車身設計,都會在乘員艙前方設計大面積的潰縮區用于吸收碰撞的沖擊,再用 A 柱等結構把沖擊力分流保證安全。
而從已經曝光的 Cybertruck 車身結構上看,這臺車的前面幾乎沒有潰縮設計,用的是和乘員艙一體的結構去承受沖擊。
這樣設計的后果,是雖然會讓整個車頭更加堅硬,但也會把大部分的沖擊力都直接傳遞到乘員艙里。
所以買這車,最好還是得有個強壯的體魄。
行人保護啥的就更別提了,這么大個斜面估計能把人直接鏟到后斗里。
直接往醫院送是吧。
所以我覺得,與其買 Cybertruck ,還不如考慮這臺當初和它一起發布的純電 ATV 。
的童車版。
同樣是特斯拉,同樣拉滿的回頭率,價格卻只要一萬多出頭。
當然據朋友透露,這玩意現在好像也被炒到了十萬多一臺。
文章來源:差評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IP推薦
換一換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前不久,余承東在參加百人會論壇的時候,又公開放狠話了:在智能駕駛領域,華為來了以后,改寫了這個行業。“ 我們的 ADS 高階智能駕駛還是被大家認可的,在座艙、智能駕駛公認我們的體驗是最好的。”好家伙,這話說的,真是一點不跟你客氣。并且,余承東還透露了一個信息,華為車 BU ( 智能車部門 )預計會在今年實現盈利。要知道車 BU 自打成立以來一直在虧損,之前一年能虧 100 億元,在去年也虧了 60 億元,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
華為 |余承東不怕兄弟過的苦,就怕兄弟開路虎。說起英系車,咱們腦子里還能蹦出哪幾個品牌?捷豹和路虎?不好意思,它們現在是印度車。
路虎 |英系車關于順風車的爭論,司機與乘客往往各執一詞。根據在社交平臺內容顯示,乘客們大都不滿于順風車主私下收取高速費、誘導取消訂單后私下付款。而司機們則會吐槽乘客未經協商攜寵上車、下非獨享單但要求獨享等。在這些埋怨與吐槽背后,順風車業務中常被詬病的隱患若隱若現,作為連接乘客和司機兩端的平臺,滴滴、嘀嗒、哈啰也深陷其中。
網約車 |順風車小鵬的全新品牌即將發布,10-15萬級也能有高等級智能駕駛。
小鵬 |智駕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唱空寧德時代的原因很多,不相信他們能繼續賺錢、賺大錢是其中關鍵。 然而,這一切似乎都已過去:狂飆的寧德時代2023年再度變身成新能源行業最無情印鈔機,在攬下400億凈利潤后,大手一揮,又決定向全體股東分紅220億元。
寧德時代 |400億